系統的結構是指系統內部各要素在空間、時間上的有機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系統的
要素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和組合,構成了相應的結構。系統的結構是系統保持整體性并具
有一定功能的內在根據。物流系統的要素在時間、空間上的排列順序構成了物流系統的結構,
雖然物流系統的要素分類方式不同,但不會改變物流系統的結構。物流系統的要素構成的結
構很多,我們這里只對部分加以說明。
1.功能結構。物流系統的基本功能要素包括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
和信息處理。在物流活動中,運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儲存功能也很重要,包裝和流通加工
功能在流通過程中發生,而不是每一個物流系統都必須進行的作業環節,裝卸搬運功能隨著
運輸方式、運輸工具的變換、物流作業功能之間的轉換而產生。雖然有些企業實現了只有運
輸功能的物流系統,如Dell 計算機公司推行的“直銷”方式,省卻了大量的中間倉庫和以
倉庫為基礎進行的各種物流活動,物流的效率大大提高。但物流系統的功能發揮如何,應該
進行哪些作業環節,不是物流系統本身決定,而是由生產和銷售系統決定的。在保證生產和
銷售目標完成的前提下,企業應當盡量減少物流環節、進行較少的作業以降低物流成本。
2.治理結構。不同的治理機制形成了不同的物流治理結構。
(1)、多邊治理。也稱市場治理。即任何一個物流系統所需的所有資源都可以通過市場
得到配置,但這不是為某一系統專門定制的專用性資產而是為多個物流系統所共用。這種模
式是一種有效率的治理模式。第三方物流就是多邊治理結構中物流服務的主要形式。
(2)、三邊治理。由資源的需求方、供給方和第三方即法律方來共同治理。一般偶爾發
生的專用性的資產交易可以采用三邊治理結構。三邊治理結構中的第三方,即法律方起調解
和仲裁的作用。
(3)、雙邊治理。由資源的交易雙方共同治理。對于重復發生的高度專用性資產交易,
如果該種交易是非標準化的,就可以采用雙邊治理結構。雙邊治理結構中交易雙方的關系較
三邊治理結構中更為緊密。
(4)、單邊治理。即一體化治理。對于資產高度專用、該物流業務與企業的核心業務高
度相關、投資該業務可以獲得規模效益的交易,則可以采用單邊治理結構。
物流是一個產業,并且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將成為21 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
新的經濟增長點。物流產業是一個由多部門組成的綜合性、服務性、基礎性的產業,諸如運
輸業、倉儲業、包裝業、裝卸業、流通加工業、物流信息業以及郵政業,它們都是相對獨立
的行業,有的規模很大,有的很小,但它們共同構成了物流產業,各自完成物流產業的一些
業務環節。
我們知道系統都是由若干要素構成的復合體,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物流系統要素可以
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有些學者根據物流系統的特點將物流系統要素分為流動要素、資源要素、
網絡要素、功能要素1。
(一)一般要素
物流系統的一般要素由人、財、物三方面構成。
1.人的要素:人是所有系統中占主導地位、最為重要、起決定作用的要素,在物流系
統中也不例外,是保證物流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最關鍵的因素。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
業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人才的競爭,培養人才、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也是物流企業提高競爭
力,建立合理有效的物流系統的根本要求。
2.資金要素:資金是物流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離開資金要素,物流企業是無法生
存的。
3.物的要素:物流系統中的物指物流中必需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能源、動力以
及設
施、工具等物質資料。
(二)功能要素
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是從功能入手,將物流系統分為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
流通加工和信息處理六大功能,實際上這也是物流活動的工作環節。
(三)支撐要素和物質基礎要素
物流系統的要素還包括支撐要素和物質基礎要素。在復雜的社會經濟大環境中,要確定
物流系統的地位,協調與其它系統之間的關系,需要很多的支撐手段,如體制、制度,物流
系統的體制和制度決定了物流系統的結構、組織、管理方式;法律、規章,一方面規范物流
系統的活動,一方面給予物流系統以保障;還有行政、命令以及標準化系統等。
同時,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行,還需要大量的技術裝備手段,如物流設施,包括倉庫、
物流線路、公路、鐵路等;物流裝備,包括加工設備、運輸設備、裝卸機械等;物流工具,
包括包裝工具、辦公設備等;還有信息技術及網絡和組織及管理等。
上一篇:物流的不同類型
下一篇:普通物流與危險品物流不同的地方
<< 返回
掃一掃 加微信給您報價